隆尧秧歌戏


29次浏览 2024-06-13 10:45

    隆尧秧歌戏是冀中南地区特有的戏剧品种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。据县志记载,隆尧秧歌戏是由古代当地劳动人民在插秧、收获、劳作时的“稻歌”逐渐发展演化而来的,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。2006年,隆尧秧歌戏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    隆尧秧歌是隆尧县土生土长的戏曲艺术,主要分布于隆尧县东部乡村,足迹遍布邢台、山西、山东等地,是冀南地区的一朵戏曲奇葩。隆尧秧歌戏是由古代当地劳动人民在插秧、收获、劳作时的“稻歌”逐渐发展变化而来的。

隆尧秧歌在化妆上较简单、随意。常常是在临上台时,用红色在两颊随意一涂,即登台演出。现在主要是仿照其它剧种的化妆方法。

隆尧秧歌戏韵调平稳动听、刚柔相济。表演细腻大方,行腔自如,吐字清晰以情动人,并善于运用身段、水袖、眼神等功底塑造人物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。至今,冀南一带仍流传着“吃饭吃窝窝,看戏看秧歌”、“扶犁锄地唱丝弦,纺花织布唱秧歌”等民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