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尧招子鼓


65次浏览 2024-06-13 10:51

隆尧县位于河北省南部,太行山东麓,地势西高东低。历史上由于河流众多,洪水泛滥,老百姓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竖起招子,敲起大鼓,起到传递信息,祈祷平安的作用。同时,也为隆尧招子鼓的孕育产生奠定了基础。“招子鼓”原称“鼓会”,具有欢乐、红火、曲调明快、色彩浓郁等民间风格。据老艺人介绍:“招子鼓”大约在明代永乐年间已经成型。

那时,县内澧河、滏阳河、午河、小漳河一带地势低洼,三年有两年闹水灾,因此不是减收就是颗粒不收。老百姓面对洪水,一方面常用“招子鼓”的形式,求助上苍、祈祷神灵,寻求一些精神上的安慰。另一方面,用“招子鼓”来召集民众,以不同的鼓点说明灾情的大小、急缓;在决口的地方,都要树起高高的招子,让人们明白治洪地点。到现在,“招子鼓”的鼓点有大鸡上架、小鸡上架之分,说明当时“招子鼓”是用来传递信息、说明灾情的重要工具。如今,“招子鼓”在历史上的祭祀功能虽然逐渐消失,但它潜在的祈福功能和宣泄情绪的形式仍然保留下来。

“招子鼓”始终以活态方式传承至今,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如下:

1、“招子鼓”特色亮点:“招子鼓”主要由小鼓手和大钹手组成。它区别于其它民间舞蹈的基本步伐为小碎步,小碎步是根据农民在播种时踩埂的动作提炼而成。表演时,每个小鼓手背有一杆高一米八的“鼓招子”,在队形变换的同时,“鼓招子”有时大幅度摆动,有时随着鼓手的小碎步突突乱颤,上有彩色鼓招子,中间有鼓手的脸谱,下有腰间的小鼓,三层图案,有效占用了整个空间,形成了一个立体图案。整个表演风格粗犷憨直。招子鼓集表演、音乐于一体。表演步法一般以小碎步、蹲步为主,花样优美飘逸,动作变化多样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
2、“招子鼓”表现形式:其表现形式灵活多样,舞姿优美,不受时间、地点、场地的限制,队伍可大可小,人数可多可少,多则五六十人,少则二三十人均可。具体可分行进表演和定点表演。行进表演时,队伍可分为两大部分。第一部分一般由四路纵队组成,中间是两队小鼓,两侧各有一队大铙或大钹,总指挥手持令旗,掌握着队伍的前进速度和节奏,另有两名丑角,手持小扇,脚踩鼓点节奏,在鼓队中来回穿花、逗乐,别有一番情趣。第二部分是一部机动车(过去用马车),车上有一面直径约1.5—2米左右的大鼓,由四人轮换击打或同时击打,大鼓两侧有四至六面小马锣,车头上方插一面鼓会的会旗。队伍在阵阵雄壮的鼓声中,雄纠纠、气昂昂,集表演、音乐于一体,展示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风貌。

3、“招子鼓”的鼓点套路:“招子鼓”在发展的初期,鼓点套路比较简单,舞蹈语汇较少,偏重于声势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到今天已形成了七十二番,并增添了一些幽默滑稽动作,使它更具魅力。在强烈的鼓乐声中,演员不断变换队形,小碎步快速前进,背上的鼓招子突突乱颤,整个动作快而不乱,挺拔而又幽默,妙趣横生,把演出气氛推向高潮。2008年,隆尧招子鼓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